4月27日,寧夏人民會堂,氣氛熱烈而莊重,“向受表彰的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致敬”的巨幅標語格外醒目。
9時整,全區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這里隆重舉行。在全區脫貧攻堅戰中作出突出貢獻的330名先進個人、219個先進集體,從火熱的脫貧攻堅戰場上走來,迎接屬于自己的“高光時刻”。
在這場史上規模最大、力度最強、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中,寧夏脫貧攻堅最前線涌現出眾多先進人物和先進集體,用感人至深、催人奮進的事跡,為這個偉大時代寫下生動注腳。
向戰貧英雄致敬!向偉大時代致敬!正是這些戰貧英雄們把汗水和熱血揮灑在了廣袤的田野,鑄就了“為有犧牲多壯志,敢教日月換新天”的赤膽忠魂。塞上大地一幅脫貧奔小康的壯麗畫卷,在戰貧英雄們的拼搏奮進中繪就。9時30分許,當英雄代表們身披綬帶、登臺接過沉甸甸的獎牌時,會場內掌聲雷動。經久不息的掌聲,是對他們崇高的敬意。
從基本溫飽到吃穿不愁,從不蔽風雨到住有安居,從產業匱乏到百業競興……在榜樣的示范引領下,在廣大干部群眾的不懈奮斗中,肩負脫貧攻堅重任的寧夏生動詮釋了“上下同心、盡銳出戰、精準務實、開拓創新、攻堅克難、不負人民”的脫貧攻堅精神,交出了不負時代的勝利答卷。
交流發言時,永寧縣閩寧鎮黨委書記張文回想起了今年2月25日,在人民大會堂從習近平總書記手里接過“全國脫貧攻堅楷模”牌匾時的情景。當時,總書記語重心長地對我說:“一以貫之,刮目相看”。我激動地說:“感謝總書記的關懷,我們一定不辜負您的期望。”
“那是我人生無比自豪的時刻,我深知,這份自豪來自于總書記的殷切囑托,來自于全區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關心支持,來自于福建省的真情幫扶,來自于全鎮父老鄉親20多年來的苦干實干。”張文說。
武夷山六盤山山山相連,閩江水黃河水水水相融。“閩寧對口扶貧協作”承載著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。25年來,一批又一批掛職干部,一支又一支支教、支醫團隊,一個又一個閩商往返于閩水之畔與六盤山下,以如海般的豪邁和山一樣的堅韌,與寧夏干部群眾一道久久為功,用智慧和熱血演繹著“閩寧對口扶貧協作”的感人故事。
“今年,是我在寧夏支教的第7個年頭。7年來,我所教的495名學生中,有320名考上了大學。7年的支教生涯讓我更加明白: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撼動另一棵樹,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,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。支教讓我與寧夏有了難解難分的緣分,這段經歷是我一生的財富,永遠值得回憶!”福建援寧群體代表、福建省莆田海峽職業中學支教教師楊明說。
“我一定要靠自己的雙手,改變貧困面貌,甩掉貧困戶的帽子。創業過程中,我們經歷了很多挫折,吃了很多苦。但這種苦里,有奔頭、有盼頭,帶著甜。脫貧的經歷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:只要愿意干,沒有過不去的坎……”脫貧群眾代表、鹽池縣花馬池鎮紅溝梁村孫清艷分享自己的脫貧經歷時,數度哽咽……
一個個感人事例、一組組生動數據,代表們的發言,濃縮了寧夏向貧困沖鋒的歷程,展現了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歷史畫卷。在國務院脫貧攻堅工作成效考核中,寧夏每一個脫貧縣綜合貧困發生率都控制在3%以內,群眾認可度都高于90%以上,實現了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檢驗、群眾評判、中央考核、輿論監督。
“脫貧摘帽不是終點,而是新生活、新奮斗的起點。我們決不能驕傲自滿、固步不前,決不能有松松勁、歇歇腳的想法,必須乘勢而上、再接再厲、接續奮斗……”站在新起點,謀劃新思路,與會代表們有著自己的思考。
征程從鄉村啟航。走出會場,各位代表馬不停蹄,各自奔赴鄉村振興的戰場。(寧夏日報記者 王剛)